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spañol English 中 文
习语用典 学习时间
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董早:以教育为笔,书写乡村振兴的文化篇章

  ·   2024-12-06  ·   来源:
标签:行业资讯
打印
纠错

  8月17日,一场点亮乡村儿童文化之光、助力乡村振兴的“故土新芽”教育项目,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偶里乡格溪村成功启动。该计划由慢流岛文化工作室负责人董早老师发起,旨在通过诗歌创作与文化教育活动,为乡村儿童提供一个表达自我,连接乡村的平台。

  “故土新芽”计划源于董早老师对乡村儿童文化教育现状的深刻关注。毕业于华中示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的董早老师在一次调研中发现,偏远的乡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和教育资源匮乏,许多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长期缺乏文化滋养和情感关怀。为了改善这一现状,董早老师决定发起“故土新芽”计划,希望通过这一教育活动,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根基的乡村儿童,成为乡村文化传播的使者,并由孩子们的作品展示真实的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格溪村,地处黔东南州腹地,交通不便,经济条件相对落后。这里的儿童,因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守家乡,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11岁。“故土新芽”计划正式启动以来,成功进行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教育活动。

  

诗歌创作指导

  董早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专业的诗歌创作指导,从诗歌赏析到创作技巧讲解,再到作品点评,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她的心血。她鼓励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董早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创作出了许多充满真挚情感和生动想象力的诗歌作品。

  

文化教育活动

  除了诗歌创作外,“故土新芽”计划还安排了丰富的文化教育活动。孩子们在董老师的带领下,了解黔东南的的历史风俗,领略了自然风光,体验了传统文化。这些活动在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和本土文化的基础上,也加深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情感教育与心理支持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董早老师特别注重情感教育与心理支持的融入。她通过与孩子们的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需求,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这不但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还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和归属感。

  据悉,“故土新芽”计划将继续深耕乡村,为更多的留守儿童带去文化的滋养和精神的鼓舞。同时,董早老师也在积极寻求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支持,共同推动乡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相信在未来,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故土新芽”计划能够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新的动力与希望。

【推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1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版权所有 2000-2024 北京周报中文网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