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English FRANÇAIS
首页 >> 人文交流 >> 正文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中非人文交流促进中非人民的理解、互信、交流与合作

《北京周报》记者 夏媛媛  ·   2020-11-05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中国外文局;中非人文交流;中国与非洲
打印
纠错

  10月28日,由中国外文局北京周报社主办,南非独立传媒集团、人民网南非公司协办,环球广域传媒集团、北京周报非洲分社承办的中非合作论坛20周年成果与展望云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上,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围绕“中非合作论坛成果及中非人文交流展望”做了主旨发言。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

 

中非合作论坛二十载硕果累累

  在中非合作论坛的引领下,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合作共识越来越深入广泛,合作领域越来越宽阔,合作力度越来越增强,陆彩荣表示。

  他表示,二十年间,中非合作论坛共召开了七届部长级会议和三次领导人峰会,成为中非之间磋商与对话的重要平台。从2000年首届部长级会议出台的《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到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出台的“八项政策措施”,再到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出台的“十大合作计划”、2018年北京峰会提出的“八大行动”,每一届论坛会议都推出了一系列深化务实合作、支持非洲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起到了关键而积极的作用。

  “二十年来,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合作论坛已成为中非开展集体对话的重要活跃平台和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也是南南合作的一面重要旗帜。”陆彩荣说。

 

中非合作论坛对全球抗疫至关重要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和非洲相互声援、并肩战斗,展现了中非友谊的牢固和中非关系的韧性,陆彩荣指出。

  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非洲送来宝贵支持。非洲疫情暴发后,中国率先驰援,同非洲人民坚定站在一起。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以及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等多个多边场合,宣布了一系列援非抗疫举措,赢得非洲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截至9月,中国政府已累计向非洲53国和非盟运送了超过400吨的紧缺抗疫物资,协助21个非洲国家同中方签署超过5400万美元的应急物资采购合同,与42个非洲国家的46所医院初步确认建立中非对口医院合作,向13个非洲国家派遣医疗专家组,并同非盟签署了建设非洲疾控中心总部项目实施协议。中方承诺,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愿率先惠及非洲国家。“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人类终将战胜疫情。”陆彩荣指出。

 

搭建中非人文交流桥梁

  中非人文交流对于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有积极意义。陆彩荣指出,中国外文局及所属的北京周报社长期致力于推动中非人文交流,深化中非文明互鉴。

  “近年来,我们通过出版英文版和法文版《中国与非洲》杂志、接待非洲记者访问团访华、组织中国与非洲短视频大赛等多种方式,向非洲人民介绍真实的中国和真实的中非关系,增进中非相互了解和相互理解。”他表示。

  就促进中非人文交流合作,陆彩荣提出两点建议:首先,进一步加强中非媒体交流合作。媒体是传播信息的媒介,是中国和非洲人民之间相互了解的重要渠道。近年来中国和非洲媒体之间日益频繁的交流与合作,包括人员往来、技术交流、合作传播等,为深化中非合作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但是,中非媒体合作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很多关于中国和非洲国家的报道来自西方媒体。因此,中国和非洲媒体间应加强直接的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对话交流和新闻产品互换,推动人员往来、分享技术进步、实现联合采访,为促进中国与非洲人民的理解与互信、交流与合作发挥建设性作用。

  其次,加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文交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非人文交流源远流长,双方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他表示。

  近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中非青年大联欢、智库论坛、媒体合作论坛等重要人文交流机制和平台陆续创立,文化、教育、新闻等领域合作全面展开,青年、妇女、民间组织和学术界交流日益频繁。陆彩荣强调,中国和非洲国家应不断创新交流合作方式,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深入开展各层次、各领域的人文交流活动,深化中非文明互鉴,构建中非人民更加紧密的情感纽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空间
腾讯微博
Facebook
Twitter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