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报》评论员 兰辛珍 · 2020-06-18 · 来源:北京周报网 |
标签: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时事 | 打印
| 纠错 |
6月10日生态环境部对外公布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与十年前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相比,这次普查结果让人振奋。数据显示,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比十年前分别下降了72%、46%和34%。这体现了中国近年来环境保护所取得的巨大成效。
今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小康社会不只体现在经济方面的,也体现在生态环境方面。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去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大力强化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以及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重要地位。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加强节能降耗,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结果证明,过去的十年,是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快速改善的十年。
但中国花大力气搞全国污染源普查,并不是为了证明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效性,不是为了证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而是为了未来更有效的、更有针对性的出台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更科学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查清污染源,被当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比如中国有多少污染源?哪些地方污染最严重?水污染物主要是哪些?空气污染物主要有哪些?等等问题,涉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安全,涉及到对环境污染的科学合理治理,许多人都想搞清楚。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等15个单位和部门从2017年底到2019年底联合开展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普查覆盖全国所有行业和地区。与十年前的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相比,这次覆盖面更广,覆盖行业更全面,普查工作更扎实,用运了大数据、高科技分析仪等先进技术,严谨性、准确性远超第一次。
根据生态环境部对外公布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这次普查全面获取了全国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移动源相关基本信息和污染物排放信息。
也就是说,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最大的成果是摸清了全国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包括各类污染源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等。人们想要知道的污染源的问题,在公报中几乎都可以找到答案。比如,全国有多少污染源?公报显示是358.32万个,其中包括247.74万个工业源,63.95万个生活源,37.88万个畜禽规模养殖场等,这些是主要污染来源。哪些地方污染最严重?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五省,这五省各类污染源数量占到全国总数的52.94%。而且公报还显示,全国污染源的数量,特别是工业污染源的数量基本上呈现由东向西逐步减少的分布态势。公报显示,全国水污染物主要是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氨氮,且长江、珠江、淮河流域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氨氮等污染物的排放量较大。全国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氮氧化物、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报告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和汾渭平原是中国大气污染源单位面积排放强度较大的地区。
同时通过分析普查数据可以发现,减少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这四项污染物的排放量,对当前无论是大气还是水的环境质量改善都至关重要。数据还显示,农村和西部环保基础设施相对全国或者相对东部地区还是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等等。这些问题是相关部门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的。
本次普查对未来环境保护意义重大,这些数据经过整理形成了全国污染源数据库,健全了中国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相信可以为中国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出台更具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政策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依据和参考。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