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以法治守护公平正义,保障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北京周报》记者 王海荣  ·   2022-05-18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司法公正;中国这十年;时事
打印
纠错

  党中央高度重视依法治国。于2021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国在推进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扎实的进步。中央做出了顶层设计和重大部署,立法和司法部门守正创新,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 

    

依法治国总体布局

  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一道被纳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于2014年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以法治为议题的中央全会。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翌年,中共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对全面依法治国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202011月,首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十一个坚持”,包括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 

  2021年通过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指出,必须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新时代立法工作的成就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备。自2012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68件,修改法律234件,现行有效法律292件。 

  “跟上一个十年进行比较,新制定的法律数量增加了1/3,修改的法律数量增加了近2倍。”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在42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新时代立法工作成就与进展”的发布会上说。 

  他说,国家安全、卫生健康、公共文化等重要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统领性法律相继制定出台,生态环境、教育科技等重要领域的法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修订,网络信息、生物安全等新兴领域立法取得突破。 

  许安标重点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出的加强宪法实施,树立宪法权威,维护宪法尊严的若干项重大举措。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修正案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并充实了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宪法修正案增加了监察委员会的有关规定。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的监察机关写入宪法,通过对所有行使公共权力的人进行监督,加强了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宪法修正案还调整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 

  另外,中国还将现行宪法通过公布施行的日期124日确定为国家宪法日,在这一天,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宣传普及宪法知识;实行了宪法宣誓制度,规定由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都要进行宪法宣誓;此外,还推进了合宪性审查工作。 

  过去十年中,中国立法的另一个里程碑是编纂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重要法律——《民法典》。许安标称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并认为民法典“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绿色发展理念要求贯彻体现到民事法律规范中。” 

  《民法典》包括关于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和侵权责任的章节,以及总则和附则。它致力于解决人们关心的问题,包括城市化、环境保护以及人工智能和其它数字技术的应用等领域出现的新问题。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还颁布或修订了20多部与国家安全直接相关的法律。这些法律包括2015年制定的国家安全法,以及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生物安全法和核安全法等。2020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当地公布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澳门基本法委员会研究室主任杨兆业在“新时代立法工作成就与进展”发布会上说,香港国安法施行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使香港社会重回正轨。 

  中国刑事法律也得到不断修改完善。这体现在“进一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制定社区矫正法,完善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等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主任岳仲明在同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 

  最近十年的立法工作生动地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法律草案的起草、审议、通过等各个环节都能够听到来自人民群众的声音,确保立法反映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要求。”许安标说。 

  许安标表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现在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2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有130多部法律草案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征求了意见。 

    

司法工作的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部署下,司法部门积极推进司法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司法制度。 

  司法部门“着力破解影响司法公正的难点堵点”,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沈亮422日在中央外宣办举办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改革举措与成效”的发布会上说。 

  2015年,法院改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大大降低了立案门槛。据初步统计,全国法院目前能够做到超过95.7%的案件当场立案。 

  “最高法院全力开展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攻坚行动,针对执行工作查人找物难,我们改革创新,建成了网络查控系统,实现了精准在线查人找物,完善联合惩戒体系,公布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限制高消费,倒逼其自动履行。”沈亮说。 

  沈亮介绍,法院通过改革完善诉讼制度,全面提升办案质效。例如,开展了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试点,使得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高效便捷的实现,法院的审判质效也大大提升。 

  沈亮说,中国法院积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严格落实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的原则,切实维护当事人的诉讼权益,强化人权司法保障,从制度上保证有罪的人受到公正审判,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法院还通过改革使法官对其审理的案件负责,发挥法庭和庭长的监督作用,加强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监督管理,使案件的处理和监督全程可追溯。 

  法庭不仅公开庭审过程、判决结果,也公开裁判理由和审判流程和生效判决执行情况。“依法公开执法司法的依据、过程、结果等等能让正义以人民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景汉朝说。 

  除法院外,检察机关也采取措施确保司法公正。为防止各利益相关者对执法司法活动的干扰,检察机关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扩大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以及其它监督执法、司法活动的渠道。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杨春雷在4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错案追责、防止检察权滥用和司法腐败问题的发生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另外,建立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制度是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启动的一项维护公平正义的重大改革。景汉朝介绍,检察机关在环境资源保护、国有资产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提起了公益诉讼,督促恢复生态、制裁假冒伪劣、挽回国家损失,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景汉朝说,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还大力推进司法数字化。现在可以在网上办理立案、缴费、庭审、调查、文件交付和各种诉讼服务,一些当事人现在只需使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就可以提起诉讼。这些便民措施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 

  司法系统还采取措施为偏远的农村社区伸张正义。法院加强巡回审判,深入基层就地立案、调解、审判和督促履行。自2022年伊始开始实施的《法律援助法》扩大了法律援助范围,全国基本实现看守所、人民法院法律援助工作站全覆盖,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打不起官司”问题。 

  法律领域的改革为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使人们能够享受更安全的生活。国家统计局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群众安全感达到98.6%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景汉朝说。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