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恬波 · 2022-12-12 · 来源:中国网 |
标签:习近平;中阿关系;时事 | 打印
| 纠错 |
12月9日,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召开,双方发表《利雅得宣言》,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举办下届峰会等问题上达成重要共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峰会将引领中阿合作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参会的阿拉伯领导人也对峰会给予高度评价。埃及总统提出希望埃及作为未来中阿峰会的东道主,摩洛哥总理称峰会是历史性事件,黎巴嫩总理说中阿关系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峰会有以下亮点值得再次回顾。
一是好事多磨、水到渠成。2004年后,部长级的中阿合作论坛成立,每两年由双方轮流主办。2020年7 月,中阿合作论坛第九届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双方商定召开中阿峰会并由沙特主办,会期由双方协商确定,将双方对话机制从部长级升至首脑级。继中国与东盟、非洲、欧洲、加勒比与拉美等地区后,中阿峰会也得以举行,完善了中国多边外交的全球布局。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峰会会期暂未确定。随着中阿在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推进和中共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峰会举办的势能不断聚集。本月初,中国外交部发表《新时代的中阿合作报告》,最终公布峰会将于12月9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中阿合作硕果累累,各方才愿意齐心合力,令峰会得以采取实体和线下的形式举办。
二是双边会见高效热烈。多边盛会往往也是双边工作的契机,2019年以来中美元首的首次会面就是在今年G20召开期间实现的。本次峰会前后,习近平主席密集地与十余位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见。
一方面,这有助于从元首外交的最高层面,研究推进双方合作中的重大问题。会见埃及总统塞西时,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如期高质量建成“斋月十日城”市郊铁路和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实施好“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重大合作项目。在与伊拉克总理苏达尼的会谈中,习近平主席则表示中方将继续支持伊方开展经济重建,相信伊方会继续保障中国人员、机构和项目安全。
另一方面,领导人之间的互动,也能为两国交往增加暖意。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时指出,卡方成功主办世界杯,展示了卡塔尔的能力,为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了新鲜、积极能量。卡方感谢习近平主席对卡塔尔世界杯的祝福,肯定两只大熊猫抵卡为世界杯增添了喜庆气氛。
三是既有愿景又有蓝图。2014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获得阿拉伯国家积极响应。2020年,中阿双方一致决定将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写入中阿合作论坛《安曼宣言》,并提交未来举行的中阿峰会。中阿命运共同体由此成为中阿合作的宏伟愿景和努力方向。
本次峰会决定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并制定《中阿全面合作规划纲要》,共同擘画中阿关系未来发展蓝图。习近平主席已提出,作为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和落实《中阿全面合作规划纲要》的第一步,未来三到五年,中方愿同阿方一道,推进“八大共同行动”,涵盖支持发展、粮食安全、卫生健康、绿色创新、能源安全、文明对话、青年成才、安全稳定等八个领域。《中阿全面合作规划纲要》将会成为未来中阿合作的蓝图。
四是典范样板效应更加凸显。外交部发言人曾称,中阿关系是国家间关系的典范和南南合作的样板。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峰会上指出,中阿互利共赢,树立南南合作典范。从峰会通过的《利雅得宣言》看,中阿合作无愧这一评价。
首先,中阿在文明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双方都主张文明对话,拒绝“文明冲突”,是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
其次,双方继续在彼此核心利益上给予对方坚定支持,在巴勒斯坦、一个中国、反对人权问题政治化等问题上共同主持公道。
最后,阿拉伯世界在宣言中积极呼应了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倡议,这种平等互利、开放包容、不针对第三方的合作模式,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合作的理想范式。(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