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文化 >> 正文

同行与弟子眼中的梅葆玖先生

  ·   2016-04-26  ·   来源:新华社
标签:梅葆玖;逝世;文化
打印
纠错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张漫子 屈婷)北京风雷京剧团团长松岩永远记得“那一嗓子”。那是26年前,松岩随梅葆玖、梅葆玥二位先生去日本演出。有天,身在后台的他,隔着帷幕,听见有旦角在“喊嗓子”。那是松岩从没听过的发音,嗓音之圆润,唱念之韵美,“绝了!”

  他走出去一看,原来是梅葆玖先生手里捧着茶杯,在为《太真外传》的演出做准备。“直到现在我还跟同行讲,那一声留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从此,每逢《太真外传》上演,只要不练功或者演戏,松岩必定抽时间去看。

  “一举手、一投足、一回眸,都足见功底深厚。”他说。

 

  对他人:谦和 幽默

  松岩的父亲曾与梅葆玖是京剧团的同事,在松岩的记忆里,梅先生性格乐观豁达,与人相处没有架子。

  “当年只能唱样板戏,梅先生被迫退出舞台,在舞工队做幕后工作,还要经受批斗,但他都泰然处之,和大家相处融洽。”松岩还记得,梅先生喜好修理物件,谁家的收音机、半导体不出声,都拿来给梅先生修。“梅先生还自己组装了辆摩托车,自行车加个马达,爱好汽车是出名的。”

  梅葆玖的女弟子、青衣演员马志敏还记得,生活中的梅先生非常谦和。“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的时候,师傅到兰州演出。每次演出完,都会跟工作人员挨个打招呼,甚至跟剧院的门卫都不忘讲一句‘你们辛苦了’。”此外,梅先生喜欢研究电器,还会好几国的语言,多才多艺。

  “梅先生有远见,很博学,有很大的胸怀。”马志敏说,平时的生活里,梅先生非常爱开玩笑,想法像个活跃的年轻人。

 

  对徒弟:严师 慈父

  回忆师徒相处的往昔,马志敏哽咽难言:“没想到今年一月,老师留给我的教学光盘是最后一个。我觉得自己学到的太少太少了。”

  那时,马志敏从甘肃来北京筹备演出事宜,梅葆玖先生来看她。聊天的时候,梅葆玖想起自己有一个教学光盘,对马志敏有用,要马上回家拿光盘。马志敏要跟他一起去取,82岁的梅先生却说:“今天风大,要是把嗓子吹坏了,你怎么开演唱会?”坚持没让马志敏出门。

  “师父对艺术非常认真、敬业,对学生就像父亲一样。只要听说我们有演出,就会打电话关心,听听你唱,如果唱的方法有问题,会跟你讲。”马志敏回忆道。

  “第一次见到老师,是在中央戏曲学院上学的时候。他是我们非常崇拜的大艺术家,没想到非常亲切谦和。在后台的交谈中,梅先生知道我是从甘肃来的,还非常热情地问我甘肃经济的情况。”马志敏一开始不敢奢望梅先生收自己为徒,因为梅先生收徒弟非常谨慎,要求很高。

  “不断打磨自己的技艺,也有机会到梅老师家里,得到他的指点。很多年来,梅老师是不断了解我,看了我的很多演出之后,才决定收我为徒的。”马志敏说,梅先生对学生的要求是要先把人做好,然后在艺术上精益求精,不断学习。

  “今年的演出,师父还答应要来看的,没想到……”马志敏已泣不成声。

 

  对艺术:传承 创新

  马志敏正在创作的戏剧,吸收了很多地方戏的优势。这也是梅派的精华所在:博采众长。梅葆玖希望马志敏能在甘肃扎下根儿,好把梅派发扬到西部,让梅派处处开花结果。

  “在这一点上,梅派的精神和京剧非常一致,京剧的博大,也正是它的兼容并包。”马志敏回忆,梅先生教导徒弟,不是把手指摆到什么位置就可以了,“要理解这部戏,这些角色,要做到神似。”

  就在1月份的师徒长谈中,梅先生说,继承梅派的精神,不见得非要原封不动、从头到尾学梅派的哪一出戏,而是把精华和精粹学习到,也就是所谓“移步不换形”的精神。

  马志敏在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成立了一个音乐喜剧教研室。梅葆玖得知后,很高兴。他让马志敏“一边教学,一边上台演出”,“你现在到大学了,希望你把梅派的艺术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它,从中学习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精粹,仁、义、孝,把中国传统的魅力传承下去。”

  梅先生鼓励弟子多做创新。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们不要把自己裹住,要有探索的精神。要把传统继承好,但是也要有创新。没有创新,光继承不行,但是,只创新不继承也不对。

 

  对父亲:缅怀 发扬

  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扛起梅派大旗的传人,梅葆玖对于父亲梅兰芳的理解,也在岁月的流逝中变得更加深刻、真切。

  有一年,梅葆玖去兰州,马志敏专门带他去了西北民族大学大礼堂。1957年,梅兰芳先生曾带着梅葆玖,到那里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如今,礼堂还在,陈设未变,梅葆玖却从一个23岁的青年变成了老者。

  “师父很激动,对着舞台,好像对父亲隔空对话一样,说‘我来了,好像就是昨天发生的一样’……”马志敏回忆道。

  师从梅葆玖多年,马志敏最大的收获并不仅是戏剧艺术之美,而是一种为人之道。“师父总说,人应该谦虚、心胸宽广。当你的心胸开阔了,你就会像海绵一样吸收各种营养,这也是梅兰芳先生的思想。”

  让马志敏感怀的还有梅葆玖对京剧传承和对国家的热爱。只要遇见与京剧推广和传承有关的事,他总是很高兴去做。当时,西北民族大学大礼堂正好有56个民族学生在彩排。学生们见到梅先生都非常激动,梅葆玖也趁机谈起了京剧艺术,还不忘叮咛学生们好好学习,莫忘民族文化的传承。

  “梅兰芳先生很爱国,我师父也是,”马志敏说,不论生活还是艺术,梅葆玖一生都在传播谦和、博大、爱国的正能量。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