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文化 >> 正文

非遗文化走进社区和校园(组图)

《北京周报》记者 魏尧  ·   2017-05-04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非遗;进社区;校园;文化
打印
纠错

     5月2日,在北京市西城区一居民社区,马庆华老师(站立)正在为居民学员们教授结绳技艺。她每周在两个居民社区分别开授一堂结绳课。她也获得了西城区世纪传承传统文化的优秀会员的荣誉。( 北京周报》记者 魏尧摄) 

  2017428日,是北京市西城区世纪传承传统文化协会成立1周年的日子。在活动现场,协会表彰了协会50多名传统手工艺人会员当中的优秀代表。马庆华就是其中一位,她是一名擅长制作中国传统饰品的非遗传承人,她在北京拥有自己的工作室,手工定制旗袍盘扣、苏绣、结绳饰品和挂件等,除了日常工作,她以协会老师的身份每周在西城区两个居民社区分别开设一堂结绳课。 

  52日,记者来到西城区黄寺大街24号社区,马庆华老师正在为20来名社区居民传授结绳技艺,参加的居民大多数是退休阿姨,她们在课堂上学得非常认真。除了社区居民,有几位社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也参加了课程,社区服务站站长徐雯向记者介绍,一共有30名左右的居民报名该课程,这个课程对居民都是免费的,是由街道买单购买的社会服务。当天的这堂课是该课程第三次开课,阿姨们都特别喜欢,很投入,每次学习之后都要在微信群里展示自己的作品。徐雯说:“这两年以来,周围的社区也都在加强传统文化进社区的力度,文化氛围越来越浓。” 

  55岁的王斌是这个社区的书记,喜欢手工的她以居民身份报名了该课程,她觉得学手艺的同时改善了邻里关系,增进了居民间的了解,为社区创造出更和谐的人文环境。和她坐在一起的64岁的赵佩珠老人,曾经得过脑梗,她认为,通过这个课程可以增强自己手指的活动能力,对身体是有好处的,而且参加课程让自己很快乐,尤其是自己把制作的结绳作品送给外孙女的时候,小姑娘对她说“姥姥你真棒”,这让她很有成就感。 

  西城区世纪传承传统文化协会在除了推动传统文化进社区外,也积极地开展进校园的工作。52日,在海淀区花园村二小,协会的刘文填老师则在三年级一班的课堂上为孩子们传授风车制作技艺。女生鲁佳音告诉记者,这个课程已经上了2个多月,大概有六七节课了,每节课都能制作一种不同的风车,她很喜欢。她认为这个课程就像是玩一样,能让自己在紧张的课堂学习之外放松一下。 

  刘璐是鲁佳音的美术老师,据她向记者介绍,该校从2015年就和西城区世纪传承传统文化协会合作非遗进校园的项目,已经开过脸谱、剪纸、风筝等一系列的课程,学生们对这种教学方式都很喜欢。她认为非遗文化进课堂,可以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和喜欢上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这些传统技艺有进一步发展的群众基础。 

  对于世纪传承传统文化协会的作用,刘璐表达了肯定:“协会对学校开设此类课程很有帮助,通过他们搭建平台,让学校能找到比较好的老师。而且每堂课协会都会派工作人员前来观课,把握教学质量,这让学校很省心。该协会的执行副会长佟艳红表示,协会在今年还将成立研修院,专门针对在社区、学校开课的手工艺人进行培训。因为很多传统艺人动手能力很强但是授课不太擅长,通过培训,能加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对推广传统文化是有益的。 

12345下一页下5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